都市清华小区位于海棠街道颖上路与临泉路交叉口东北侧,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2万㎡,小区绿化率40%,共有住户952户,常住人口约2736人。小区竣工于2006年,交付使用已超过十年,是我省首个获得建设部“第二届全国人居经典建筑环境金奖”的小区,先后获得“2016年度安徽省第四届文明社区”“合肥市第三届文明社区”“合肥市十大文明幸福小区”等荣誉称号。
自2017年3月下旬庐阳区吹响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行动冲锋号以来,清华社区转变以往文明创建中政府部门“一手包办、自弹自唱”的工作思路,广泛征集民意,充分调动业委会和小区居民的积极性,描绘出一幅社区党委“穿针引线”、业委会与物业公司联手发力、居民群众自主“调色”,“三位一体”谋提升、共建精品示范小区的优美画卷。
“水木清华”胜景再现
改造提升不是大拆大建。针对小区具体情况,海棠街道和清华社区鼓励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充分听取居民意见,通过“一事一议”,自筹资金11万余元维修小区南大门的水循环系统,干涸多年的“韵泉”景观重新开通;翻修志愿服务广场,新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铁艺雕塑13套;在小区内安装白色绿化栅栏350米;更新东门景观轴灯箱公益广告216组;对小区东门南门两条景观轴沿线和志愿服务广场周边绿化进行补植提升,久违的“水木清华”胜景再现。
多元参与、居民自治
“楼道干净整洁了,绿化更漂亮了,南门的喷泉又活了,早晚小区广场上锻炼遛弯的老年人们多起来了,谁不愿意住在这样的小区里!”谈到3个多月以来小区的转变,年近70的退休工人袁孝贵高兴得不得了。现如今,不单单是他,“夕阳红”巡逻队的的朱阿姨、柔力球团队的张大妈、蓝筹星座上班的王先生、全职在家的李太太,经营门店的谢老板,越来越多的清华人戴上红袖章,成为了小区的文明监督员。
清华社区深知小区改造提升是阶段性的,而管理却是长期的。社区党委充分发挥社居委位于都市清华小区这一组织优势,提出“爱家·爱清华”的工作口号,以下设五大特色党支部、业委会以及党员居民为骨干力量,同时,发动小区内热心群众20余人兼任小区文明监督员,参与物业管理,实现居民自治。越来越多的居民也由“不解”为“理解”,化“被动”为“自觉”,成为创建和提升的主力军,主动把楼梯道内堆放的物品搬运回家,加入到清理小区杂物杂草、整治非机动车乱停放的队伍中来。
“我们在研究创建工作抓手时,就充分考虑到群众的需求,从居民对生活环境优化的迫切期望出发,以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为最终目标,选择文明创建工作的着力点,并得到了广泛的理解、欢迎和支持”。街道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睦邻友好、共治共建
“新增的绿化栅栏选什么材质,志愿者广场的铁艺雕塑哪种颜色更协调,如何防止小区内的牛皮癣死灰复燃,在哪划定共享单车停放区更合理……”,从硬件设施到日常管理,在清华社区会议室内,区一线驻点干部和社区党员和小区居民代表一起共商共议,共话如何进一步巩固提升小区品质。
看到小区的转变,6月底,物业公司主动拿出近200㎡办公用房交由社区,用于扩建打造新的党群活动中心。2017年底建成后,“爱家讲堂”、 “小区居民活动日”等清华社区的特色活动都将在中心内以项目的形式固化下来,加强互动、增进了解、融洽感情,进一步提升都市清华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