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自治,管理服务让居民直竖大拇哥。6月29日,本报社区记者对桥西达活泉办事处民警小区业委会自治进行报道后,引起不少居民关注。业主委员会不但是小区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对小区管理更是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组建一个靠谱的业委会呢?如何才能让小区自治顺利运转起来呢?对此,记者深入小区进行采访。
社区主任>>>
要有能力强甘愿奉献的人
“成立一个靠谱的业主委员会,最主要的是要有一群能力强、愿意奉献的热心人。”采访中,桥西五四社区主任徐俊英坦言。
据徐主任介绍,五四社区辖区内无物业公司管理的老旧小区比较多,从2010年5月份开始,在团结街道办事处、社区的指导下,泽丰苑率先成立了业委会。
“大到小区的硬件建设,小到下水管道的疏通,业委会在小区公共事务的管理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徐主任说,在接下来的4年时间内,辖区内另外6个小区也先后成立了业主委员会。
“通过观察,那些有能力、一心为公的业委会成员,不但慢慢赢得了居民尊重,并且,还将小区管理得井井有条。”说到这儿,徐主任话锋一转,虽然每个小区都会有热心人,但他们在指导小区成立业委会的过程中,发现最大的困难还是居民缺乏参与小区事务的积极性。
“指导小区成立业委会过程中,我们组织所有工作人员、志愿者在小区贴通知,甚至每个单元口都能看到。”徐主任说,即便如此,也很少有人主动报名,往往到最后,还是靠社区出面,动员一些德高望重的居民参与到业委会选举中来。
业委会心声>>>
希望得到居民理解与支持
“作为业委会负责人,不图名不为利,只希望得到居民的支持与理解。”采访中,不少业委会成员向记者袒露心迹。
罗秀玲,一中家属院业委会主任。采访中,她介绍说,2012年之前,由于无人管理,家属院没有门卫、没有楼道灯,每到晚上,大院里黑黢黢一片,曾经有一户居民接连丢了8辆电动车、自行车。
家属院共4栋楼156户居民,由于规模小、住户少,几次寻找物业公司都请不来。2013年,小区业委会成立。几经商议,小区实现自治。
“小区面貌确实发生了变化,但每到收费,个别居民不理解不说,还冷言冷语,对业委会的工作不配合,这让人很是伤心。”罗秀玲说。
采访中,来自顺泰社区的孔江平主任也提出,业委会是自治组织,没有薪酬,还要做不少苦活累活,有时候吃力不讨好,这使不少热心人望而却步。
业委会主任>>>
收支账目要一清二楚
那么,已经成立业委会的小区,在自治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管钱是个麻烦事儿,账目不清的话,在居民中间就没有公信力。”桥西民警小区业委会主任赵文河介绍说,为了净化信任环境,在他们自治过程中,便规定下设的服务中心“就管想办法干活而不掌握财权”。那么,居民交上来的公共管理费如何管理?赵文河介绍,业委会设签字、会计、出纳。一般来讲,服务中心的所有花费由经手人报服务中心主任审阅后,再报业委会主任签字。会计对业委会主任的签字和服务中心的开支进行审核,如有不妥,终止报账,那么这部分钱只能由个人垫付。而出纳还会对会计审核过的报销凭证再次审核,没有问题后才能支付现金。
“出纳掌握密码,会计掌握存折,没有主任签字谁也动不了钱,三者相互制约。”赵文河说,并且,所有开支、收入对全体业主公开,接受业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