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所在的沙坪坝凤天锦园小区本是个平静和谐的小区,物业公司是KFS的物业,十来年了,虽说也有些小问题,但大的毛病没有,物业费1。2元也不贵(以前是1块,前两年涨了两毛)。总的来说----过得去。
本来平静的生活从2014年就被打破了,KFS准备出售有产权证的地下车库,我们小区大概800户400个车位,当然只能是业主才能买,可以前长期租着车库的人就不满了,一时间群情激愤,一种毫无法律意识、契约意识,不尊重他人财产、崇尚多数人暴政的恶劣人性在小区蔓延开来;首先遭殃的是前业委会,说业委会没有阻止KFS卖车位,和KFS穿一条裤子,然后把前业委会罢免了。凭心而论地下车位的原始产权究竟是谁的?无论是根据物权法,还是谁建造谁所有的一般规则,都应当是开发商的。他开发商出售自己的产权难道还要业委会同意?那我要是卖房子是不是也要业委会批准了?当然有人会说了,地下车库是配套设施,KFS无权出售。其实在我看来,配套是功能属性,与所有权无关。小区里配套的设施很多,比如超市、幼儿园,车库、会所等等,不能因其功能是为业主服务,就属于业主所有了。

不管有错无错,在维稳第一的当前社会,为平息群众的“愤慨”,前业委会成了替罪羊,光荣下岗,取而代之的是所谓车库维权的几个“热心业主”,外加粉丝若干,成立了新一届业委会,这帮人从上台开始,先是威胁业主不要买车位,搞什么请愿,签字谁要是买了车位,大家发现可以砸车咯,把物管办公室给锁了,破坏小区的设施,把车开到车库门口堵着不让别的业主进去==,闹得还是非常开心的,最后当然是开心的进了拘留所(包括业委会成员)。其结果是这帮人被赶出了车库,车库最后全部卖掉。
车库事件虽说慢慢平息了,可这些人吃了大亏气往哪里撒呢?这帮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KFS是惹不起了,谁叫人家是国企呢,那就找个软柿子捏吧----看看那物业吧,大小长短最合适,重要的是还是KFS的物业公司,不找你找谁。于是在业委会的带领下,从14年---16年,业委会这帮人开始带头不缴物管费,还教唆不明真像的业主也不缴,另外小区也有10来年了,很多设施用久了也容易坏,业委会对本应该由他们牵头组织的比如上门签字是否动用大修基金或者公共收益这样的事不闻不问,业主反映的问题却一脚踢给物业公司,说什么物管费你交给谁那你找谁解决去。签字不积极,可谁来找施工单位(比如屋顶漏水要找施工队),那积极性立马来了。首先是找施工单位肯定没物业公司什么事了,业委会出面找(你懂的),问题是你要是修好了到还好,结果花了5万多漏得比以前还凶。电梯主板坏了,物业公司本来请的有专门的维保单位,业委会的又说什么价格高了,非得自己去市场买块主板来硬要维保公司装上去,(维保公司当然不敢这么做,你去买了块来路不明的主板叫我装上去,万一电梯掉下来找谁负责啊)。
16年,这伙人趁物业合同到期要重签合同之际,预谋另找物业公司。这个自然嘛,另找物业公司难道没好处费,这个傻子都明白。首先是假模假样的找了几个老太婆上门签字(可以啊,物权法规定业主大会可以上门签字,这个没意见),问题是几个老太婆来敲门左手拿了张要求物业整改的各项条款,业主们一看,好像还挺不错---连自家屋头进了贼娃子被偷了,物业公司都要负责赔偿损失(在我看来完全是假话,可不可能赔你嘛),然后右手拿张单单说你要同意的话就在上面签字,而那单子最上面几个小字---是否同意解聘现物业公司,还被夹夹来夹起挡到看不啷个清楚。
就这样,业委会就完成了业主大会是否同意解聘现物业的业主大会流程,据说是双过半了,问题是都还不敢公示出来,你到是贴出来让大家看看啊,为什么不敢,是心里有鬼吗?不敢贴出来让大家来监督吗?然后业委会的又风风火火去搞什么招标去了。
综上所述,形同虚设、负面作用、打架斗殴、吃拿卡要……这些词汇成为形容业委会最多的,显然,这与业委会设立的初衷是背道而驰。为啥有些小区的业委会成员在选举的时候挤破脑袋,硬要往里进?不过是为了个人利益,私心作祟。有的小区,还有的业委会为了能让自己的关系户承包小区物业而想尽各种方法,不择手断,将现有的物业辞退,继而由他来承包。业委会本是代表广大业主维护合法权益的一个民间组织,如今却陷进了一个怪圈,只要业委会一选举、换届,小区就会陷入不稳定之中;新业委会一上台,头等大事就是换物业公司,更是闹得鸡飞狗跳。因此,个人以为,业委会这种缺乏监督的组织造成的危害正在加剧,而政府必将为此吞下苦果(现在那些打着维权旗帜闹事的、轧马路的,都有着业委会或者想进入业委会的“热心业主”在后面推波助澜,谁叫你搞这样一出伪民主来),政府应当痛定思痛,应该由街道社区出面逐步取代业委会,让这种可笑的伪民主寿终正寝!!!

下载业委会app快速成立业主委员会
下载业委会app开通业主委员会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