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直击业委会管理难题
陈颖婷|2017-11-29 点击人数:189
社区头条
 灭蚊药是否投放到位,成为考量小区物业管理到位与否、业委会是否尽责的要素。市人大黄蓓从“一只蚊子引发的烦恼”中,剖析当前业委会建设中所面临的监督与信任问题。昨天,市人大召开部分市人大代表座谈会,听取市人大代表对本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市“一府两院”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其中业委会建设问题成了代表们关心的话题。
  来自社区基层一线的黄蓓代表讲述了自己所遇到的“一只蚊子的烦恼”故事。她所工作的商品房小区虽然不到800户,但居民对社区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前不久,有居民向黄蓓发了一条微信,反映自己家住9楼,还被一只蚊子咬醒。该居民质疑在天气转凉后,高层住宅蚊蝇猖獗是因为物业没有尽责。接到居民的抱怨后,黄蓓便去询问物业,物业则把投放灭虫药的表格给她看。黄蓓认真拍照后发到群里,告诉居民物业已经按照规划进行了灭蝇处理。谁知之后,又有多名居民对投放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认为该表格仅仅是“走过场”。为此,黄蓓增加了监督机制。“物业投了药,接下来找居委会、业委会做一个旁证,做了这样一个监督机制。”直到这时,居民们才服气。
  黄蓓代表认为,社区治理中有些问题看上去很小,但背后是社区治理理念的问题。她建议通过信息化平台,推动业委会和业主之间交流,让邻里之间变成熟人,社区工作者应该进一步引导业主成为社区的主人。“所以社区要改变一种治理理念,不要习惯于发号施令,我们应该把这个议题放到信息化平台推送给业主去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推选出来的人员,我觉得相对比较平衡。”她认为,小区治理中信息应当公开透明,让居民当主人,加强法治意识,并通过自治、共治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同时在社区形成正能量,促进德治,从而更好地解决单靠法律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楼道堆物、通道停车等。
  律师出身的刘正东代表则将视线放在了小区业委会的法治环境建设中。在他看来,社会治理和社区治理是一脉相承的,过去非常关注两委(居委、村委)建设,目前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都抓得不错。但从社区治理角度、社会治理角度,他建议还应关注小区业委会的建设问题。他表示,现在不少小区的前期物业管理都到了尾声,业委会普遍建立以后,往往又面临着物业公司重新选择问题,还有小区业主自治的问题,围绕一系列小区自治问题,现在矛盾越来越突出。“现在业委会成为矛盾和纠纷的连接点,它凸显几方面利害关系:一个是业主与业主之间没有自治公约,还有一个是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矛盾。”刘正东指出,看似不起眼的业委会已经成为许多矛盾的纠结点。他希望将来关注业委会规范建设问题,包括业主大会和业主代表大会的建设。他表示,目前业委会相关法规只是《住宅物业管理条例》 里很小的一部分。为此,他建议,上海可以考虑在全国率先专门对业委会、业主代表大会进行立法和政策指导。
下载业委会app快速成立业主委员会
下载业委会app开通业主委员会办公
用户协议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政府基层管理 业主委员会办公 小区物业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