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建非固定停车位盘活使用率
黄艳 郭苏莹 何小敏 本版摄影 陆明杰|2018-03-12 点击人数:157
社区头条

  关注小区停车难问题、城市交通治堵、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昨日,记者获悉,在今年全国两会中,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教育、交通等民生领域,并提出了建议。

  针对停车难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曾庆洪建议,可在住宅小区建立非固定停车位,将全体业主共有的住宅小区内部停车设施向周边错时开放,提供临时停车服务,盘活停车存量资源。

  关注停车难


  曾庆洪:

  新建住宅应一户配建一车位

  小区停车位不足、停车难怎么办?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建议,新建商品住宅应当按照不低于一户一车位的标准配建停车位,确保供给。同时,建立健全错峰共享停车体制,引导小区建立非固定停车位,错时开放小区内部停车设施。

  曾庆洪介绍,目前,停车设施出现供需矛盾,特别是在中心城区住宅小区。一些建造较早的住宅小区车位配建比例小,车位数量有限,不足以满足小区业主停车需求。

  为此,他建议,小区在推动周边经营性公共停车场(库)原则上,应全天开放。此外,他还建议,在《物权法》中增加奖励停车位制度。“在停车位配建标准内的部分归业主共有专用(业主专用停车位),具体处置出租及管理方式由业主大会决定;超过配建标准的部分归开发商所有(奖励停车位),由开发商自主处置。通过建立业主专用停车位、开发商奖励停车位、增设停车位的三元结构,推动住宅小区停车资源的充分供给和有效利用”。

  为了盘活停车位的使用率,他还建议,引导小区业主大会决议建立非固定停车位,满足小区业主在夜间停车高峰时段的需求。在保证小区治安和管理秩序的前提下,将停车设施向周边错时开放,提供临时停车服务。积极探索网络共享车位,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停车资源共享平台。

  关注城市交通治理


  刘伟:

  利用人工智能加强交通治理

  如何治堵,成为今年来不少城市交通部门关注的话题。记者了解到,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CEO刘伟建议,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城市交通治理。

  刘伟表示,近年来,针对城市交通治理,各地也纷纷采取了各种措施,如限牌、限号,发展公共交通等,但仍然难以解决拥堵“顽疾”。因此建议用新的思维、新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从源头和整体规划上加强城市交通治理,让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新时期城市治理的一剂‘猛药’。”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面对增长迅速的海量数据,需大力推广和部署“城市交通大脑”。

  何谓“城市交通大脑”?刘伟解释说,用人工智能管理城市交通,将所有人、车、路信息都接入系统,采集、调度、管理等都由“城市交通大脑”指挥完成。“目前人工智能企业已研发推出了‘城市交通大脑’并在相关地区落地应用,成为时下城市治堵的有力武器。”

  同时,刘伟建议,要建立全社会交通资源统筹利用机制,跨界共享、聚力融合,共同治理“交通病”。在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上,离不开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撑。应建设和完善交通信息平台,加强数据资源汇聚、数据共享、数据质量管理等工作,需要政府协调推进,同时建立政企合作的公共服务和市场运营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关注特殊儿童融合教育


  黄细花等:

  保障残障儿童就近申请入学

  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其中让特殊儿童以“随班就读”形式在普通教育系统获得优质教育的“融合教育”也成为不少代表委员的关注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白映玉等的建议都涉及融合教育。如何提升融合教育专业能力,更好保障所特殊儿童受教育权利?他们建议,保障残障儿童就近申请入学。

  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我国普通小学、初中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共招收学生5.18万人,共有在校残疾学生27.08万人,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56.60%和55.06%。据悉,2017年5月1日,新修《残疾人教育条例》开始实施,新修条例规定残疾人教育应当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

  有人大代表提出,国务院及教育部应强制保障残障儿童申请入学便利程序即就近申请入学;并建议教育部门尽快启动对新修《残障人教育条例》实施的督导督查工作。同时,规定县级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应当依据如下原则处理入学争议:普通教育优先原则,就近入学原则,最少限制原则。

  代表们还建议,教育部门在普通中小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将其纳入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通过生命教育课程、校园文化实践引导普通学生认识生命的平等、多元和包容,共同建设友好的校园环境。

  关注互联网金融


  王景武:

  设立互联网金融

  从业人员职业资格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些平台投资、理财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王景武称,由于互联网的特性,其风险一旦发生后,除了波及面广,扩散速度快,还会波及整个金融市场,引发金融风险,危害公众利益。为此,他建议,设立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职业资格。

  王景武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属性和技术创新特点,决定了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和持续规范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较高职业素养的从业人员队伍。金融是特许经营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具有基本准入条件。“银行业、证券业、基金业等子行业都已依法开展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互联网金融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新兴领域,不应成为例外。应当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的方式,把好从业人员入门关,提升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夯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公众财产安全的基础”。

  此外,他还建议,建立互联网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机构信息披露平台,对从业人员的资质水平、专业技能、诚信记录等信息进行全面记录、有效披露和实时监控,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监管部门在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准入和监管过程中,应当将从业人员和机构遵循资格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建立行业自律、行政监管与社会监督有机协调配合的行业管理体系,降低行业整体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


下载业委会app快速成立业主委员会
下载业委会app开通业主委员会办公
用户协议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政府基层管理 业主委员会办公 小区物业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