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物联网系统 张泽茜 摄(下同)
物联网升级实现了零盗窃
近年来,上海市在网格化中心的建设中投入不少。凉城新村街道按照市级工作需求,在完成网格化中心基本工作安排的基础上,推进和中国电信以及上海信投的合作,积极布局街道物联网的建设。在物联网的设置中,除了关系消防安全的烟雾报警、市容环境的垃圾满溢报警、窨井盖缺失报警等,凉城新村街道的物联网也增添了不少与居民切身相关的应用。
“独居老人是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群体,为了密切关注他们的生活情况,我们在凉城新村街道敬老院的床垫、部分老人家的防盗门做了相关的物联网应用。”凉城新村街道网格化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在街道敬老院,物联网床垫能够监测到诸如心跳、起床老人的体征状况、行动状况。而安装在防盗门上的门磁则能将老人当天的出门情况反馈到中心,一旦出现异常,再由居委人员上门查看。“老人的作息都相对规律,若某段时间内开关门的次数异常,正是反应了住户的实际情况与问题。”工作人员解释。
中虹花园是街道较早实现物联网的小区,居民出入时有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生活用水上有顶楼的水质监测,居住安全上有烟雾报警和高空抛物监测。“中虹小区原本是梁上君子常往地,经过门禁的物联网升级,目前已经实现了零盗窃。”小区书记介绍。
图说:人脸识别系统
为居民构建15分钟生活圈
“在15分钟内解决居民的基本需求,这是我们15分钟生活圈打造的基本理念。在市民驿站里,居民可以实现自己的大部分活动需求。同时,我们也会安排相关的党建、街道活动,还有志愿者进行协助。”凉城新村街道党建办主任说。
目前,凉城新村街道的市民驿站共有四个,分布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凉城新村街道第二市民驿站的孟雅萍说:“除了街道和市级活动以外,市民驿站主要还是居民的公共活动场所。只要提前一天来预定,居民们基本上都能拿到活动场地。”在第二市民驿站里,除了有计生系统安排的母乳喂养室,方便年轻妈妈就近解决宝宝的口腹之欲外,还有一系列为老人和孩子服务的活动用具。“体质监测仪是最近新进的产品,在机子上,老人可以免费测量血。上午,机子边上还有人值班给老人做相关的身体健康咨询。这套配备很受周边的老人欢迎。”街道计生系统的董岚介绍。除此之外,在市民驿站的海洋球活动室内,我们也能看到不少带着孩子玩耍的祖辈。
图说:水质监测系统
“三驾马车”分工兜底负责
房屋漏水、用水二次污染、物业喊不动……这些都是长期困扰小区居民的问题。为了解决居民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需求,街道从管理机制、居住环境改造两方面下手,试图解开许久以来社区治理的谜题。
“二次供水、平改坡、美丽家园……其实这是一个逐步升级的综合改造工程。”社管办工作人员介绍,“目前80、90年代的小区老公房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水管、水池、水箱的替换。这批管道是市级单位配备的,具有保温无杂质、防低温爆裂的特性。以往常见的老小区冬天水管爆裂,用水二次污染就不怎么出现了。”而在平改坡、美丽家园的打造中,改造小区的墙面完成了粉刷,绿化程度也得到了改善。“房屋漏水的解决其实需要一个工程上的大改。在实际使用中,居民遇到这个问题只能找物业,但物业只能做小修小补,也没法完全解决。而平改坡工作就是从墙面和屋顶进行了一些新的工程改造。” 社管办工作人员解释。
为了让居民住得安心,除了工程上的改造,凉城新村街道今年推行了“三驾马车”的管理机制。“以往居民有事找物业,物业推居委,这个事情就没完没了。现在我们把业委会、物业、居委捆绑在一起,大家责任和义务实现了一个共担。居民有问题只要找一家,问题的解决方必须要兜底责任。”自治办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