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环境干净整洁
居民在小区活动室内打乒乓球
快递人员正在操作小区的快递云自助存物箱。
白长江 (左一) 与小区业委会成员在日常办公。
【核心提示】
曾经,人保东辰家园小区因没有物业接管,垃圾遍地、杂乱无章、盗窃频发,居民怨声载道。小区该何去何从?居民的正常生活如何保障?居民们选择了“自救”。2014年4月,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四年来,经过业主委员会5位成员的辛勤奉献,经过街道办事处、社区的积极协助,以及小区居民的大力支持,人保东辰家园小区摸索出了一条老旧小区居民自己当家做主,自改自建,自管自治的新路子,蜕变成了闻名遐迩的“平安、宜居、幸福”小区。
7月26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记者走进了位于桥东区林园西街的人保东辰家园小区。粉刷一新的楼体外墙,平坦整洁的路面,有序停放的车辆,规整葱郁的绿化带,配套齐全的休闲设施,内容丰富、制作精美的宣传牌、宣传灯箱……目及之处亮点频现,所到之处无不散发出一种温馨、和谐。
可就在四年前,眼前的这个“平安、宜居、幸福”的小区曾是一个垃圾遍地、杂乱无章、盗窃频发、怨声载道、无人接管的“烫手山芋”。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小区实现蜕变?就此,记者进行了实地探究。
没有物业,我们自己来管
当天早晨,白长江简单地洗漱完
下了楼,在小区院里转悠起来。每天早早地在小区里“巡逻”成了白长江的习惯。58岁的白长江是人保东辰家园小区的居民,也是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
人保东辰家园小区是2002年建成的住宅小区,属于胜利北路街道林园路社区管辖区域,共有9栋住宅楼,24个单元,276户居民,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居民主要以市人保公司员工和部队家属为主。自小区建成后,先后进驻过三个物业公司,但都因为物业服务居民不满意,居民拒缴物业费而陷入了拉锯战,最终以物业公司撤出告终。2014年2月,小区最后一个物业公司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宣布撤出,并且始终没有新的物业公司接手,小区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单元楼口垃圾成堆,花池中杂草丛生,绿化带沦为菜地,公共设施损毁严重,路灯不亮,下水不通,蚊蝇肆虐,气味难闻……一时间,居民人心惶惶,小区陷入了僵局。
怎么办?小区该何去何从?经过小区居民们的多次商议,大家决定“自救”。这一决定也得到了胜利北路办事处和林园路社区的大力支持。2014年4月,白长江等5位“热心肠”居民被推选出来,组建起了小区业主委员会。
在街道办事处、社区的牵头支持下,人保东辰家园小区结束了物业公司管理的模式,迎来了小区业主委员会的管理时代。
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业主委员会建了起来,小区有了发展方向,也有了主心骨。怎么管成了业主委员会开始思考的问题。“要想得到居民的认可,我们必须要率先俯下身子,实实在在地给居民们办实事,让大家看到我们的诚意和决心。”虽然摆在面前的困难很多,但经过一番斟酌,白长江还是提出“先服务,再收费”的物管理念。这一提议也得到了其他业主委员会成员的一致赞成。为了筹集资金,白长江和其他几位成员动用个人社会关系,筹到了88万元的社会资金和企业赞助。
说干就干。资金到位后,业委会清走了堆在小区的垃圾,在绿化带种上了品种繁多的绿植和花卉,开辟出了供行人散步的便道,重新规划出了106个地上停车位,新建了9个自行车停放区,对24个单元楼道和玻璃进行了重新粉刷和清洗,还对楼体外部常年滴水的排水管进行了改造升级。
此外,业委会设立了“办公室”,聘请4名保安、1名保洁人员、1名绿化管理人员和1名水电工人,承担起小区保安、保洁、绿化、卫生等工作,并制定“业主公约”“小区管理规约”“保安、保洁工作责任范围”等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规范管理。
对于资金问题,小区管理每一笔收支都有专人记账,定期公示。小区日常管理由业委会监督指导,重大事务召开业主大会讨论决定,并选出各楼楼长,负责征集居民意见,及时沟通协调。
除了这些常规的服务外,业委会还积极紧跟时代步伐,将“互联网+”的思维引进到物业服务,落实到实处。
在小区大门东侧,一整排快递云自助存物箱格外引人注目。当日,一位快递员正在这里熟练地操作,依次往存物箱放着快递。“现在大家从网上购物,有时候人不在家,快递来了没办法及时签收,所以我们就引进了这个自助存物箱。快递员只需将快递根据体积大小分放在不同容积的存物箱里,业主回来后就能通过输入手机号或者扫二维码开箱取件。这个‘高科技’产品很受大家的认可和欢迎。”白长江向记者介绍着。
在小区大门西侧是小区警务室。走进警务室,透过墙壁上40块监控屏幕,可以清晰地监控到小区各个角落的情况。“我们充分借助监控摄像头、智慧门禁系统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安装门禁系统,所有防盗门安装芯片磁卡;引进40个360度无死角监控系统,极大地提升了小区的安全系数,提升了小区精准化管理水平。”白长江自豪地说。
大家支持,小区越来越好
业委会秉承“先服务后收费”,“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用事实说话,一步步取得了业主们的理解和支持,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小区由乱到治,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自改自建、自管自治”模式,成为桥东区老旧小区的典范,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平安、宜居、幸福”小区。
在小区大门口的角落里,放着一个超市小推车和一辆平板小推车,墙上写着“只限本小区居民本小区范围内使用”,白长江告诉记者,因为该小区老人较多,这两个便民车就是方便大家拿取东西的。
小区里,类似这样贴心、细致的服务随处可见。每个楼道外的便民小信箱、自助洗车房、电动车自助充电桩、宠物卫生间、闲置地块修建的“同乐园”、旧锅炉房改造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等等暖心之举,无不体现出业委会一心服务居民的初心,而这些设施也确确实实地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记者见到了经常在这里打乒乓球的崔庆欢老人。他说:“业委会给大家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条件,小区环境好了,大家的精气神也不一样了,整个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要不是业委会的几位工作人员一心想着大伙儿,一心扑在小区服务上,小区不会有这样的好环境。大伙儿在这儿住着特别舒心。”
小区方方面面硬件的改善让居民享受到了舒心的居住环境,同时,业委会事无巨细地关心带给了居民如亲人般的温暖。
一位张姓老人告诉记者:“有一次晚上11点多,我们家突然停电了,我只好给值班室打电话,执勤保安向业委会说了情况。没一会儿小区电工和业委会几位就赶过来了,检查完电路发现,是我们用的一个不合格电暖宝导致跳闸了。修好电路后,业委会还耐心地提醒我,以后不要用劣质电器,要注意用电安全。这件事让我特别感动,居民只要有事,业委会肯定义不容辞地帮着解决。”
“我们业委会的几个人年纪也都不小了,身体都还不好,整天操持小区的事说不累是假的,但是值!”白长江语气中透着坚定,“大家把我们推选出来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必须做好。况且,我们几个本身就是居民,居民想什么,要什么,我们最清楚。只要站在业主角度想事、办事,小区肯定会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