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大妈自管小区比物业还强?
主笔:莫凡 插图:宋溪|2016-09-20 点击人数:406
社区头条

小区门口自动化的道闸、整洁的路面、有序停放的车辆,还有一所专业的养老照料中心……朝阳区松榆西里东院小区的种种景象,让人很难把它与“老旧小区”挂上钩。

小区的环境如此美好,离不开一支“准物业”管理队伍的努力,让人惊讶的是,这支队伍并不是什么专业的管理机构,队员们全都是来自小区里的大爷大妈……
一把火烧出来的“准物业”
谈起松榆西里东院小区之前的情况,今年59岁的小区居民张红卫表示,要是回到六年前,她想都不敢想小区会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那时候路面坑洼不平,卫生脏乱差,但最严重的还是小区的停车问题。小区遍地都是私装的地锁,车辆也都是胡乱停放,出入十分困难。”
当时的张红卫已从单位退休,为了让家里多点收入,她开起了出租车。对她来说,每天最大的难题并不是在路边寻找乘客,而是回小区停车:“回来晚了就没地儿停了,回来早了还有可能出不去,外边停的车给你堵上了,还不知道是谁停的,想联系都联系不到。”
小区停车的杂乱还时常会引发居民之间的口角,划车、砸车的情况屡见不鲜。“晚上本来好好睡着觉,外面砸车的声音突然就把人惊醒了,要再有骂街的,就别想睡觉了。”
作为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的老旧小区,松榆西里东院并没有物业管理机构,小区内总共六栋楼还分为了三家产权单位,再加上农民就地上楼和其他地方拆迁搬来的居民,整个小区的产权情况极为复杂。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介绍,对于小区的管理问题,几家产权单位只是各留了一名房管科人员,工作内容也仅限于收一收供暖费。像停车、卫生这样的问题,产权单位没有人手也不愿去管。
没有物业,产权单位不管事,让小区居民自己来管理小区行不行?早在2010年,张红卫心底就冒出了这样的想法,但却缺少一个实施的契机。直到2011年除夕夜,一次偶然的事故却促成了小区的“准物业自治”:“当时有居民在小区里放爆竹,引发了火灾。消防车到了小区之后,愣是因为小区乱停车而进不来门,最后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
经过这次事故,居民们都更加重视小区管理的问题了。在政府的帮助下,小区居民举行了投票选举,选出了5名退休居民作为小区“准物业自治小组”成员,张红卫当选了小组组长。“可以说我们这准物业是由一把火烧出来的。”
停车管理
从混乱不堪到井然有序仅用一年
准物业自治小组成立后,政府又投入了一些资金对小区道路做了硬化,并安装了监控探头,可最重要的“停车难”问题,还需要自治小组去想办法处理。
“头三个月我们自治小组的5个人一直在挨家挨户摸情况,就为了搞清楚小区里到底有多少辆车。”由于时间紧迫,任务又繁重,那段时间张红卫每天深夜两三点才能回到家。“最后终于统计出来了,小区一共80辆车。”
这80辆车够不够停?在没划出停车位之前谁都没谱,可划停车位又是一项比较专业的工作,并不那么容易完成。好在,自治小组中除了张红卫开过出租,还有一位姓程的大爷也做过驾驶行业的工作。在两位“老司机”的带领下,划停车位的工作稳步展开。
五个人,一卷尺子,一条街一条街地量。标准车位宽度是两米八,张红卫和自治小组成员商量之后,决定将车位宽度减到两米七五。“这抠一点那抠一点,最后又能多停几辆。”最后,小区里划出了143个车位,远远超过了小区车辆的总数。
小区之所以会出现停车乱象,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小区外部车辆的涌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治小组的成员开始在小区门口“人工挡车”。“我们在小区门口放了墩子,小区自己的车来了就搬开,外部的车辆不让进。”后来,自治小组又联系社会力量帮助小区安装了道闸,“人工移墩子”也变成了按遥控器。
小区车辆理清了,停车位明确了,外部车辆禁止驶入了,小区从原来的混乱不堪到之后的井然有序,前后仅仅用了不到一年。在这一年当中,“准物业”管理团队也在不断壮大,治安巡逻、卫生保洁、纠纷调解……各种志愿服务队也都成立了起来,小区的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些 准物业 志愿服务队的成员都是我们小区居民,没有一个是外边请的,这种自治模式我们一直延续到现在。”张红卫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自豪感。
“小区里的司机我全认识,
车钥匙、家门钥匙都能搁我这”
今年三月,小区从原来的人工操控道闸换成了现在的自动化道闸,把小区车辆号码输入系统,道闸就会自动抬杆,省了不少事。但为了确保小区的安全,张红卫和其他自治小组的成员依然坚持着轮流值班的传统,保证小区门口24小时有人看守。
“我们现在值班总共有9个人,最大的已经70岁了,像我今年59岁已经算年轻的了。”在小区准物业的各个服务队里,年龄60岁以上的居民也占了六成以上。
除了政府早先投入的一些资金,小区“准物业”一直坚持着自给自足的运营模式。“我们的开销主要用在设备电费和维修所需的材料费,这些钱都由有车居民交的停车费来补齐,准物业是不盈利的。”原先,自治小组商定的停车费是每辆车50元一个月,但由于这个价钱会出现一定的财务赤字,小组在近期将费用提高到了70元一个月,而即使是涨价后的价钱,对比周边地区的停车费用也是极为低廉的。
停车费涨价,小区居民都表示能够理解,这种互相包容的态度也是准物业管理队伍和居民多年磨合的结果。“最开始弄停车的时候,也不免和居民发生冲突。开车的觉得我以前都是免费停,不愿意交停车费;不开车的觉得你停车占用了我家门口的地方,不让我们划停车位……问题非常多。”
自治小组在管理上与车主或其他居民发生纠纷时,张红卫总会第一个跑过去“承认错误”,说点软话。“尤其是和年轻人打交道,我们年纪大的嘴上能让就让着点。”但即使在语气上尽量保持平和,张红卫内心里还是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准则,一定要把问题解决。“好在我自己不怕得罪人,要不然干这活还真容易坚持不下去。”
在张红卫看来,要想管好小区的停车问题,和司机搞好关系非常重要。“现在我敢说小区里所有开车的司机我都认识。”现如今,小区车主们已不再抱有准物业刚起步时的那种怀疑态度,而是都对张红卫这位老大姐信任有加。
由于小区居民买车的情况越来越多,小区停车位如今也已达到了饱和,甚至还有几辆车的缺口。有的车主回小区较晚,小区的车位已经停不下,如果碰上张红卫值夜班,车主会把钥匙交给她,请她代为停车。“我会把车停在小区道路中间,等一早的时候再想办法给它挪开不挡路,车主来了再把钥匙给他。”而除了车钥匙,有的居民在冬天暂时离家时甚至还会把家门钥匙交给张红卫,请她在暖气上气时开门帮一下忙。“真要说起来,管理小区可比我之前开出租累多了,可是能看到小区环境变好,再累也是值得的。”
老居民:
我们“准物业”比有物业的小区还强
在小区的养老照料中心,年近70岁的徐阿姨正在和老伙伴们打牌。她是准物业纠纷调解队的队长,按她的话来说,调解队是所有队伍里“最闲的一支”。
“准物业刚有的时候,有什么纠纷还能帮着说说,现在大家关系近了,平时有什么问题私下都能商量解决。”徐阿姨是在2000年搬到松榆西里东院小区的,和张红卫一样,她也亲身经历了小区“从乱到好”的整个过程。“像我们这种老年人,走在外面如果谁都不认识,总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现在好了,小区里有居民做治安巡逻,我们在院里散步时很放心。”

除了小区环境的变化,在有了准物业管理队伍之后,小区的活动也变多了。“现在这些活动有人牵头了,老年人孤独感比较重,这种人文文化的关怀也很重要。”
对于徐阿姨来说,小区的情况好不好,从本地住户数量的多少就能看得出来。“以前这小区里租户可多了,住这儿的房东都嫌环境不好,跑到别的地方住了,房子租给了别人,现在很多都搬回来了,我们这准物业的管理比起好多有物业管理的小区都要强不少呢!”

下载业委会app快速成立业主委员会
下载业委会app开通业主委员会办公
用户协议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政府基层管理 业主委员会办公 小区物业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