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南路一高档小区12年"难产"业委会 如今为何高票选出
唐烨|2016-11-09 点击人数:422
社区头条

一个高档楼盘,小区里面垃圾成堆,楼内消防通道完全被堵塞,老化的电梯经常“关人”,群租泛滥,甚至有无业人员在楼道里“安家”。原来这里12年没有选出业委会了。

住在淮海中路街道辖区内国际广场的300多户居民,最近舒了一口气:上个月,小区高票选出新一届业委会。

对一般商品房小区来说,业委会是“标配”。但在国际广场,选出业委会却是件难事,而且一拖就是12年。由于没有业委会代替业主行使权利,多年来国际广场年久失修、管理一塌糊涂。不少居民感慨:“好端端的高档小区还不如老旧公房。”

为何国际广场12年都没有成立业委会?如今,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才让这个“难产”的业委会顺利成立?

虽是高档小区,环境却很糟糕

一个高档楼盘,小区里面垃圾成堆,楼内消防通道完全被堵塞,老化的电梯经常“关人”,群租泛滥,甚至有无业人员在楼道里“安家”。

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国际广场,位于复兴路、西藏南路,是两座商住两用的高楼,当年被作为外销房推向市场,是当时西藏南路上一座地标式建筑。

但谁会想到这样一个高档楼盘,小区环境却一塌糊涂。“小区里面垃圾成堆,楼内消防通道完全被堵塞,老化的电梯经常‘关人’,楼内承重墙被违规装修砸出钢筋,不少居民家中漏雨严重,群租泛滥,甚至有无业人员在楼道里‘安家’。”国际广场所在的志成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晴说。

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居民叫苦不迭。对小区乱象,居民指责“是物业公司不作为”,物业公司则认为“是因为无法动用维修基金,种种维修不能做”。

“成立业委会代表业主行使相应权力,是治理乱象的有效途径。”王晴说。不过,国际广场除了刚建成的前几年有过两届业委会,到了2004年选举第三届业委会开始,就再也选不出了。连筹备组也“难产”,还发生过“前一分钟在楼道里刚贴上筹备组公告,后一分钟就被人撕去”的事情。而筹备组仅仅是为了选举业委会而组建的筹备人员小组。

“小区居民人心涣散,导致业委会换届屡遭搁浅。”一位在国际广场居住多年的老居民这样分析。

小区一出状况,居委会成出气筒

志成居民区党总支就把国际广场业委会换届工作,列为“两学一做”的攻坚战之一,决心将国际广场居民遇到的难题彻底解决。

眼看着小区环境越来越差,居民的怨气也越来越大。他们除了指责物业管理公司外,也将怨气撒向国际广场所属的志成居委会与淮海中路街道。

去年3月,王晴刚到志成居民区任职一周,就感受到这份怨气。一天,有几位国际广场小区居民吵上门,拿着一段手机视频给她看。原来视频里拍摄的是居民家中从水龙头中放出来的自来水。“泛着黄色,还有蠕动着的小虫。”王晴很是吃惊。

“物业公司管理不利,也不配合工作,但街道与居委会得管。”在淮海中路街道党工委与志成居民区党总支的协调下,社会化的专业清理水箱公司迅速对国际广场楼顶的水箱进行清理。居委会还邀请部分业主代表全程参与水箱清洗的监督,并要求清洗公司对清洗后的水箱取样检测,出具水质报告。

借此机会,志成居民区党总支就把国际广场业委会换届工作,列为“两学一做”的攻坚战之一,决心将国际广场居民遇到的难题彻底解决。

不过,居民积蓄多年的怨气需要慢慢释放。没过多久,国际广场中一幢大楼上的水箱发生漏水事件,大水将大楼仅有的3部电梯全部浸湿。出于安全考虑,电梯维保单位对3部电梯全部实施停运,一时无法恢复。住在高层的居民上下楼非常不方便。有户住在22层的阿婆当时刚好看病归来,根本无法爬楼梯,居民区党总支的几个年轻党员与志愿者,就自告奋勇将阿婆用轮椅一层层抬回了家。不少居民都将这一幕看在了眼里。

国际广场有处垃圾堆放点,由于清运不及时,多年下来竟成了一片垃圾场。异味太大,住在旁边的居民夏天都不敢开窗。街道党工委牵头找来保洁公司的运输车,居民区党总支组织党员与志愿者先后两次清理垃圾。“5吨卡车,清理了近16车,都是党员与志愿者一点点将垃圾搬运到车上的。”

小区后来又遭遇几次半夜停电、白天停水。居民区的党员们又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助居民找问题、查原因、排险情。慢慢地,国际广场中不少居民开始与志成居民区的党员与志愿者熟络起来,尤其愿意听王晴这个党总支书记的意见。

业委会换届重启,微信动员收效显著

一些在职党员、居民骨干等建了一个“业主微信群”,在电梯旁边贴上印着业主群的“二维码”,邀请大楼内的业主都来入群。

在与国际广场居民的接触中,王晴等人也在思考,如何真正解决小区的环境问题。“还是要成立小区业委会,让居民通过业委会管理起自家的小区。”王晴的看法得到不少小区居民的赞同。

今年6月,业委会换届工作启动,最初的一环是推选出改选工作小组的4名业主代表。348户业主竟有212户业主参加投票,小区居民参与度极高。这212票来之不易,居民区党总支动了不少脑筋。

“国际广场要成立业委会,关键是让绝大多数居民知晓并能参与。”通过在职党员“双报到”及一次次小区突发事件中的观察,王晴发现,小区中有一批有能力也愿意为社区服务的党员业主,一定要最大程度地让这些党员在自治中发挥作用。 在王晴的启发下,在职党员、业主任申等想到利用社交媒体,增加传播力度。他们建了一个“国际广场业主微信群”,一起讨论成立业委会的事情。

不过,最初这个群建得不太成功,因为进群的人太少,很多业主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平台。而要成立业委会,就要有足够的参与率。

如何增加参与度?任申等几个年轻人想了一个办法:他们在电梯旁边贴上印着业主群的“二维码”,邀请大楼内的业主都来入群。这个办法非常有效,连不少年纪大的业主都纷纷扫码,业主群迅速扩大到近200人。

在业主群中,党员业主与志愿者主动向其他业主宣传小区建立业委会的必要性等。一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在职党员、居民骨干等在群内向广大业主同步宣传选举程序,进行答疑。有位熟悉法律的业主还提出很多建设性建议,让换届的每一步都依法、依规、民主推进。另一方面,居民区党总支在小区里积极推选出热心业主担任楼组长、居民代表等,组织他们进行广泛的业主动员工作。有不少上了年纪的党员业主还主动挨家挨户敲门宣传,耐心地给人户分离的老邻居打电话宣传。

如此一来,一些原来举棋不定、冷眼旁观的业主也开始转变态度。成立业委会的愿望,在业主心中越来越强烈。

新业委会,让业主看到改变的希望

新业委会给了业主希望,有些国际广场的居民原来因为小区环境差将房子出租出去了,现在打算收回房子、自己搬回来住了。

有了前期充分的动员,后来进行的大会议事规则表决、推选候选人等环节都以超200名业主参与。

王晴记得,当时正值8月,天气炎热,有人户分离的业主顶着毒太阳从奉贤、松江等地专程赶来投票,有业主买来饮料、水果犒劳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还有年纪大的业主自发成立“扫楼队”,挨家挨户通知大家去投票。

为了让选举过程合法合规、不出任何纰漏,在选举后期,街道党工委主动请来卢湾公证处全程参与公证。

9月末,四位业主代表被推选出来、进入业委会。“他们都是小区活跃的积极分子,在很多突发事件中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也各有专长。”王晴说,业委会主任肖秀美,是一家公司的负责人,管理能力非常强;委员徐丹丹是一名检察官,办事严谨,还精通法律;委员陆维平是一家大型物业公司总监,物业管理经验丰富;委员陈忠是一家私营企业经理,踏实勤勉。他们大都是年轻党员,做事积极、思想活络。

新业委会成立第一件事,就是要解决关系348户业主出行安全的电梯问题。这几天,经过新业委会成员的多方协调,国际广场6部电梯将于近期全面大修。接下来,他们还要有开展物业公司竞聘等。

不少国际广场的居民已看到改变的希望。有居民原来因为小区环境差将房子出租出去了,现在打算收回房子、自己搬回来住了。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学习教育与当前社区治理、居民自治相结合,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淮海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金韶靖说:“我们希望通过唤醒党员身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居民群众广泛参与形成合力,从而推动类似国际广场业委会换届改选这样‘老大难’问题,让社区居民更有归属感、获得感。”


下载业委会app快速成立业主委员会
下载业委会app开通业主委员会办公
用户协议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政府基层管理 业主委员会办公 小区物业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