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阎卫国住进了岳麓区长华社区,他结合自己的摄影专长,用镜头记录社区十年来的发展变化。
(视频。星辰全媒体记者 文帅伟 贺奕翔/摄制)
(长华社区有一个展示房间,里面有很多记录社区变化的照片。其中很多照片,都是闫卫国<左一>所拍摄的。)
(闫卫国拍摄的党员活动。 闫卫国/摄)
“全新的居民小楼平地起,柏油马路取代了过去的黄土路面,社区的蝶变都在我镜头里。”闫卫国说,这十年来,他是社区发展变化的记录者,也是社区发展的受益者。他说,自己走到哪里,就把相机背到哪里。他发现,居住环境大变样,社区的党员也更有担当意识了,志愿服务正如火如荼开展,守望相助的邻里氛围已经在社区形成。
(闫卫国用镜头记录的“年味”。 闫卫国/摄)
闫卫国告诉我们,让人感动到哭、让人会心一笑或者有所思考的新闻图片,才是好图片。而这样的好图片,他还真有一张。
“有一年父亲节,社区请了很多老同志来分享自己的家庭生活。一个老同志的孩子特别有心,从国外发送了一段视频给社区工作人员。现场播放了这段视频,这个孩子说出了对老父亲的祝福和思念。那一刻,这位老父亲流泪满面。”阎卫国陷入回忆,他认真地说,随着自己年岁增长,越来越能理解老年朋友对子女的思念,所以当时按下快门抓取照片时,镜头背后的闫卫国,也已经眼泛泪花。
(在社区开展的金婚夫妻交流活动现场,闫卫国也拍摄了温馨的照片。闫卫国/摄)
闫卫国说,社区还有很多这样的老人,近年来,社区的志愿服务氛围浓郁,越来越多的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身体力行地排解老年人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2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社区对老年人的照料、帮扶力度日益加大,而被称为全国最美社区的长华社区,在未成年人关怀上也不遗余力,志愿者们采用一对一帮扶的形式,让特殊未成年人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
(视频。星辰全媒体记者 文帅伟 贺奕翔/摄制)
(春节前夕,“王妈妈爱心帮帮团”志愿者周芳<右三>来到她一对一帮扶的家庭,留下了 一张特殊的“全家福”。)
2013年,长华社区成立了“王妈妈爱心帮帮团”志愿服务团体。18位爱心妈妈加入,一对一地帮扶社区的困难家庭小朋友。
“爱心妈妈”周芳告诉我们,爱心妈妈们配合社区,为特殊儿童建立了“爱心档案”,用图文的形式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爱心妈妈们和帮扶对象经常联系,一有时间就上门走访,随时化解孩子们的成长烦恼,减轻他们家庭的经济负担。
(周芳是“王妈妈爱心帮帮团”的一名志愿者。)
在周芳的帮助下,黄凡乙的父亲在社区找到了环卫工作,黄凡乙则顺利进入职高学校学习,毕业后就能为家庭分担经济压力。
3
长华社区紧邻湖南商学院,社区创新了区校共建的志愿服务新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让大学生来温暖居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彭子涵今年读大一了,她说自己已经是长华社区里的一位“老”志愿者了,从读小学开始就在社区从事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工作。)
寒假到来,大一学生彭子涵和志愿者伙伴们来到社区帮忙。这一天,他们陪同社区工作人员走访了一位独居老人。他们清扫了独居老人的卧室,而看到老人的棉衣和被单有些脏了,他们便一把抱起,准备清理完、晒干后,再还回来,让老人过一个干净的暖和年。
(长华社区创新区校共建模式,邀请外国留学生体验粽子文化,大学生志愿者在旁介绍引导。)
彭子涵今年19岁,她已经是长华社区资深的学生志愿者之一了,她笑着说,自己从读小学开始,就在社区做志愿者了。这么多年来,她越来越喜欢志愿服务工作。因为,在长华社区她收获了成长。以前,她只能做些捡垃圾的小事,现在能力强了,能做的就更多了。在陪同外国留学生进社区体验传统文化时,她可以自如地向他们推荐粽子、中国戏曲等文化元素。
(社区发挥区校共建优势,经常邀请外国留学生来到社区和居民互动。社区老人们说,非常喜欢这些外国留学生,希望他们常来社区。)
还有很多像彭子涵这样的大学生在社区从事志愿服务工作。长华社区书记王爱萍介绍,湖南商学院法学系党支部每天下午4点半会派人来社区,为社区的孩子们进行义务辅导,这件事已经坚持做了七年,到了周末,大学生志愿者还为困难家庭、单亲家庭进行一对一上门辅导。
(社区书记王爱萍为办事居民答疑解惑。)
目前,长华社区已经与湖南商务技术学院、湖南商学院、湖南财经学院等六所高校合作,社区结合每所高校的特点进行合作,让志愿服务理念精神在长华社区扎根。
福
长沙年味越来越浓
这里的故事也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