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杨浦区四平路街道赤峰路89弄1号楼内,干净的楼道、舒适的环境,让人不觉惊叹。看见如此干净整洁的公共区域环境,你完全想象不到它原本的面貌,而这一切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该小区内居民自治的成果。
2014年10月,赤峰路89弄1号楼居民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开启居民自治的新格局。如今原本设施老化、被堆物占据的楼道焕然一新,小区管理井井有条。不仅如此,许多居民欣喜地发现,在1号楼一楼大堂内,还出现了一张乒乓桌,无论健身谈心,还是邻里聚餐,居民们都有了固定的新去处。
自治两年余新项目不断
赤峰路89弄1号楼是一栋独立大楼,于1997年竣工,随着时间的迁移,楼道设施逐渐老化严重。但由于历史原因,大楼业委会之前一直无法组建。业委会无法组建,就意味着维修基金不能使用,造成电梯维修一直无法落实。每年汛期,大楼地下车库经常积水,还曾出现楼道乱堆物、小区建筑装潢垃圾清运不及时等现象。物业管理缺少了业委会的配合,也变得无从入手,小区陷入了“无人管”的窘境,居民苦不堪言。
“2014年10月小区业委会成立后,首先解决的就是电梯问题。我们楼里的居民被关在电梯里已经不是一次二次了,十分危险。其次,还有车库积水、水管老化等问题需要一一解决。”业委会副主任李富华说。
借力街道职能部门,两年多的时间里,业委会先后启动了电梯整修、实施二次水改等项目,受到居民好评。
去年11月业委会又对大楼一层活动场所进行了装修改造,使大楼面貌焕然一新,变得越来越整洁和宜居,居民赞不绝口,喜笑颜开。“业委会成员们都很团结一致,现在小区的问题都基本解决了,楼道也焕然一新。”
“三次”原则与管理齐步走
据了解,该小区业委会成员都是由业主推选出来的热心人,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凭的是一股服务小区、服务全体业主的热情。在赤峰路89弄1号楼的业主心目中,业委会成员是老邻居、是好朋友、是大家庭的一员,这样的身份认同,使得彼此的沟通更为顺畅,一旦业主对小区管理有什么意见或建议,也更容易心平气和地跟业委会成员交流。
在所有项目开展前期,业委会和物业互相配合,挨家挨户上门通知,实行“三次”原则。何为“三次”原则?李富华举例说:“比如楼道出现堆物,我们首次发现后,会通知业主处理。堆物不见处理,我们会再次进行告知,如果第三次上门处理无果,我们就会代为处理。”
为了让大家过个舒服年,全楼居民齐心协力,赶在年前完成了大厅的改造项目。也就是凭着这样公平、公正、公开的处事原则,业委会受到了业主们的信赖,小区管理也逐渐走上了良性管理的轨道。
一张乒乓桌一间议事厅
业委会主任施嘉劲向记者介绍说,春节前,一楼大厅活动场地已经进行了部分改造,目前这个区域内设有一张沙发和一张乒乓桌,供居民谈心和运动,居民们眉开眼笑地将这块区域称为“同乐议事厅”。
大年初二晚上,在业委会的组织下,89弄全体业主各自拿出自己的特色佳肴,在崭新的“同乐议事厅”里共同度过了第一个新春佳节。
业委会副主任李富华借着新春之际,也谈了2017年业委会的设想,他说:“我们今后还会不断改进小区环境面貌,请大家共同维护好小区环境设施和大楼整洁的环境,把我们的小区打造成四平有特色的睦邻楼院。”
记者还了解到,今后业委会将进一步改善一楼活动室的实际功能,让居民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更多休闲娱乐的活动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