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疫情期间都是要封闭小区大门的,有的原本是属于开放式小区,在临近小区大门前是有商铺的,业主买下也是用于投资做生意,一旦把小区变成封闭式,基本上可以说商铺已经是贬值很严重,出租也是特别的困难。
不过随着疫情的减轻,大多数小区也都重新开放了,很多商铺也都熬了过来,然而有部分小区却是迟迟没开放,反倒是想要把大门彻底封闭起来,这也让商铺的老板和业主很难过,在福建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开放小区变成封闭式,临街商铺生意一落千丈
位于宁德的德东侨金城花苑,原本是属于开放式小区,商铺已经有10多年时间了,在小区外面是万达广场,位置可以说是很好,然而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小区有3个大门被封闭了,仅留一个大门供行人出入,想到商铺里消费要饶1000多米的路。
在这段时间里,商铺老板的日子也很难熬,70间的商铺差不多关门了大半,只剩下一些老板还在坚持着,比如其中一家开小吃店的,原本每天有几千元的营业额,现在能有100元就不错了,他们只希望能尽快把门给打开,让顾客能从万达过来。
早在2018年初,双方就为大门争吵过
除此之外,商铺业主也是很难,一些老板坚持不下去后,都已经在外面找门店搬走了,房租自然也就没着落,据业主介绍:大门封闭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8年2月份就发生过一次,小区业委会私自把门给建起来,投诉后被执法人员强拆。
然而业委会却找了一群老人家,把一些垃圾给放到了门口,后面经过多次协商后,双方达成了一致认可,早上6点到晚上11点开放大门,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今年的疫情期间才关,主要是业委会认为小区是住宅性质,所以才把门给封闭掉。
业委会和商铺业主的规划图不一致
不过商铺业主是有证据的,从业主提供的房产证和规划图来看,上面都是标注着商住,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业委会方面也不是空口无凭,他们也拿出了原先的规划图,上面确实是写着住宅性质,只是这份规划图比较久远了。
业委会主任表示:原先小区就是住宅性质,他们买房时也是这样,并没有说开放式住宅,想要把大门给打开也简单,只要相关部门能明确小区是商住,业委会二话不说就开门,但是2年时间都过去了,也没有相关部门出书面证明。
管委会表示门口没有大门
为了搞清楚是怎么回事?记者也到了自然资源局了解情况,正好当天局长有事在外面,没有时间回来接受采访,记者也只能转头再找管委会了解情况,管委会方面对是否商住性质问题,也是回答得不清楚,只表示规划图上是没有门的。
按照相关法律是要拆除掉,但是业委会表现很强势,他们有600余位业主,想要强拆比较困难,各个部门都介入处理过了,但是都没有什么协商成,这事附近的人也全都知道,还需要自然资源局给出具体的回复。
目前业委会依然坚持等相关部门明确商住或住宅后,才肯出面再和商铺业主协商。
小结
整件事情看下来,商铺和住宅的业主都是受损的一方,估计就是开发商偷做的手脚,早期可能小区真是住宅性质,后期为了能多卖上点钱,这才偷摸着把临近街面的1楼改成商用门店,只是住宅业主也不怎么清楚,又或者当初还没成立业委会,这才让门店开了这么多年。
不过话说回来了,既然现在已经显示为商住,那也要遵从法律渠道来维权,而不是自顾自的就把门给封掉,如果真要维权的话,业委会也该是找开发商才对,不应该转头去找商铺业主的麻烦,毕竟他们也是真金白银用商铺的价格买下做投资的,一旦把门给封闭掉,那损失可就大了去。
写在最后
商住的开发式小区,确实是很影响到休息,大门也是车来车往的,在我看来业委会可以先退一步,比如2018年协商结果就挺好的,白天就把门开起来,让商铺老板能做下去,自己再去找开发商维权,强行封闭大门的做法,确实是挺不合理的。
大家对此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