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满园小区里,宽敞的中庭、整洁的慢行步道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新成立的小区党支部的监督下,今年的停车位抽签过程让居民很放心。
车辆从小区中庭穿过,安全隐患令人忧心;二次供水水压不足,生活不便令人烦心;地下停车库年久失修,尘土飞扬令人闹心……遇到这样的小区管理难题,江头街道祥店社区福满园小区的350户居民第一个想到就是找业委会,因为他们最擅长啃这种“硬骨头。”
有人会问,这个小区的业委会怎么这么厉害?它的背后是一支有公心、有爱心、有奉献之心的业委会班子。他们中有党龄40年的老党员,有军转退休干部,也有热心于小区建设的居民,正是他们的努力与合力,让这个软硬件设施先天不足的小区,回到了发展的正轨,走上了幸福之路。
文/本报记者 郭筱淳 叶舒扬
通讯员 陈瑜瑾
图/本报记者 王火炎 吴尔婷
通讯员 宁鸿临
【心语】
福满园小区业委会主任、党员郑道节:
小区业委会工作,绝对不能有任何一己私利。认真做事,认真负责,这是作为一名党员的自我要求,更是我们对小区居民的承诺,希望通过党员们的先锋模范作用 ,将满满正能量传递到小区的每个角落。
【亮点】
激活自治水平
业委会强身健体
湖里区推进“社区治理下沉小区”模式,打造服务群众最后100米的过程中,如何激活业委会的自治作用是关键所在。对于一个小区而言,业委会是自治主体,是全体居民的代表,其组成、运营、履职等事项需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居民授权执行。业委会必须要加强自身建设,合法使用公共资金和公共资源,解决小区老旧设施改造、停车场改造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实行财务公开、公共议事制度,接受居民监督。从这个角度来看,福满园小区业委会的自治经验,为我们提供一个样本。
破解难题
全面更换输水管道 监控设备再升级
居民刚刚入住福满园小区的头几年,小区建设、管理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再加上物业与业委会配合不给力,短短3年就换了10位物业管理主任。这时,业委会副主任的邵公明,多次找到热心奉献、群众信赖的老党员郑道节,希望他能站出来竞选下一届业委会主任——“给小区一个变好的机会”。已经退休在家颐养天年的郑道节,终究忘不了那份初心——为人民服务,2012年,他高票当选第二届业委会主任。
“居民的信任是一回事,更关键的是要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福满园小区的业委会从逐一攻破小区建设管理的难题入手:地下车库年久失修尘土飞扬,业委会成员、小区党员们一起清扫 、粉刷墙壁;二次供水水压不足,他们带头与水务集团交涉,全面更换了输水管道;小区没有活动场所,区监控设备严重损坏,业委会还积极与街道、社区联动,向社区党委申请以奖代补项目,目前所有监控系统已改造更新完成,让居民的安全感节节攀升;更重要的是,业委会还与居民、物业建立良好的互动和监督平台,通过微信实时反映问题、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多年来,福满园小区的物业费年年缴费率达到100%。
锦上添花的是,业委会还联手社区,把原来的架空层改造成党群活动室。虽说只有小小的30平方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装着”健身器材、图书馆、业主调解工作室、居家养老服务等设施和内容,居民们不出小区就能享受一站式服务,还能增进邻里感情。
消除隐患
台风前拆掉21处生锈铁管景观
迎着一缕夕阳,妈妈正带着孩子在小区广场悠然散步;不远处,几名刚刚放学的小学生愉快地滑滑梯,有说有笑……走进福满园小区里,宽敞的中庭、整洁的慢行步道,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不过,几年前,这样的温馨场景只是居民们的美好愿望。
2013年之前,由于小区的道路缺乏管理,业主的车辆可以从大门直接穿过中央广场,安全隐患大,家长带孩子在小区里遛弯都胆战心惊,更别说让孩子单独下楼玩耍。面对这个难题,业委会成员们集思广益,新开辟了一出入口供车辆通行,并规划了专门的道路,实现了“人车分离”。这个过程中,他们还顶住部分私家车业主的压力,规范小区停车,让车辆停入地下车库。从此,居民有了自己的活动天地,拥有了更安静、更安全、更环保的小区环境。
另一个安全隐患的消除,让居民直呼业委会是 “救命恩人”。建房时,开发商为了美观,在小区21栋楼的顶楼都焊接了一处景观。不过,为了节省成本,这些景观采用铁管制成,很快就生锈了。几年后,这21处景观变成了21个“定时炸弹”,“正对着下面的居民出入口,只要有强台风势必会倒下,甚至可能闹出人命”。意识到这一点的业委会成员们,于去年九月份“莫兰蒂”台风登陆之前配合物业将高悬在楼顶的景观全部拆除,避免危险的发生。
【特写】
哪里有困难
哪里就有他们
不久前的一天,中午12点,今年66岁的郑道节刚结束他的直肠息肉切除手术。走下手术台的两个小时后,他已经出现在江头街道祥店社区的志愿活动现场。这天晚上,他又和福满园小区的党员们,在党旗面前一起见证——小区党支部的正式成立。这个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总是把自己的事看得很轻,却把社区、小区的事儿看得“比天大”。在福满园小区,像郑道节这样的党员先锋正为小区建设注入满满正能量。
灾难到来时,冲在最前面的是党员。“莫兰蒂”到来的前两天,郑道节与邵公明提前制定预案,详细写出了小区可能面临的问题。台风登陆前的那个夜晚,又是他们俩带着其他委员,彻夜守卫在地下车库防止进水。“莫兰蒂”肆虐过后的早上七点,他们俩走上街头,拿起工具开始自救。一名小区党员看见了,撸起袖子走上前帮忙;其他党员看见了,也拿起工具着手清理……越来越多的居民被党员们感染,有的甚至全家出动。“只用了不到五天,福满园就恢复,我们是社区里第一个动起来的,也是第一个完成自救的。”郑道节为居民的行动感到自豪,40多车树枝被全部运走时,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当意见不一,让居民放心的依然是党员。为了将新设立的23个停车位合理分配,福满园小区在去年采用了随机抽签的方式,抽中的居民拥有1年的使用权。这个过程中,即便业委会深受居民认可,但因涉及切身利益,难免产生纠纷,个别居民甚至试图“告状”。为了打消居民的疑虑,在新成立的小区党支部监督下,今年的抽签过程让居民十分放心。“党就是旗帜,值得我们信任。”在很多小区居民看来,党支部建立在小区,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指导督导小区建设,这是真正惠民利民的善治之举。
福满园小区的40名党员,至今仍活跃在小区建设的第一线。以业委会副主任、党员邵公明之名成立的“公明工作室”,专门负责调解家庭纠纷、邻里纠纷;28岁的年轻党员程鑫华担当小区微信群“群主”,每天负责收集居民对小区建设的意见,并“打包”向业委会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