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委会遭遇“成长的烦恼”
|2017-06-20 点击人数:292
社区头条

  核心提示 近年来,随着居民自治意识的提高,成立业委会成为不少住宅小区业主的新选择。而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民间自治组织,业委会也逐渐成为社区自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据海口市住建局物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海口全市2600多个住宅小区中,登记备案成立业委会的有571个,占比仅为22%左右。然而在各种现实因素影响下,有的小区业委会成立遭遇“难产”;有的因成员内部利益纠纷变味;更有的名存实亡……许多小区业委会遭遇“成长的烦恼”。

  那么,如何才能发挥业委会应有的作用,在“管家”与业主之间架起良好的桥梁? 记者 林文星 实习生 林书源 文/图

  “难产”

  筹划9个月,小区千户业主只有100人愿意签名

  “从去年10月份开始准备,到现在都有9个多月了,征集到的业主签名还不到十分之一,连筹备组都成立不起来。”赵先生是海口晨晖帝景小区的业主,同时也是小区成立业委会的发起人。因感觉小区物业管理水平与高收费不相称,小区业主们对物业公司存在很大意见,多次反映仍没有结果。因此,在业主微信群里多次讨论之后,赵先生和几名热心业主决定一起牵头组织成立业主委员会,监督督促物业提高管理水平。在微信群里讨论时,业主们都很支持此事,但到了真正着手准备时,难题却接踵而至。

  根据《关于海口市住宅区业主委员会成立(换届)备案工作的指导意见》,物业管理区域内已出售房屋交付业主的专有部分面积达到建筑物总面积50%以上(即“入住过半”)的小区可申请成立业主委员会。

  赵先生介绍,晨晖帝景小区于2015年4月交房,目前已入住业主1000余户,满足申请成立业委会的前提条件,但申请需要已交付房屋30%以上业主书面联名提交书面报告。这就意味着晨晖帝景小区需要征集到300余户业主的签名和房屋产权材料,方能成立筹备组,这一点让赵先生和其他几名热心业主犯了难。

  由于需要征集的业主签名较多,赵先生提供自家房屋作为业委会筹备办公室,并和几名热心业主在小区公示栏多次张贴公告,邀请业主们签名。但是9个多月过去了,只有100名左右的业主愿意提供房屋产权材料并签名。

  “不少业主可能担心信息泄露,始终不愿意提供材料,也有些业主对成立业委会信心不足,还在观望。”赵先生表示,此外,小区不少业主是外地人,本地业主工作也比较忙,对参与业委会成立一事的积极性不高,打电话通知也没几个人当回事,致使小区成立业委会在第一步就被卡住了。

  “现在我自己都没什么信心了,要不是有一些业主支持,这个工作早就干不下去了。”赵先生坦言,刚开始准备时,大家都信心满满,但业委会成立迟迟没有进展,热心的业主也慢慢被磨掉了耐性。“我准备再努力努力,如果还是达不到要求,就只能放弃了。”赵先生有些无奈地说。

  “插曲不断” 

  困难重重:和物业闹矛盾,业主不积极……

  晨晖帝景小区成立业委会遭遇的难题并非个例,许多小区在成立业委会时都或多或少遇到过一些问题。今年3月份,海口海岛阳光二期小区的业委会终于在秀英区住建局登记备案。

  海岛阳光二期小区业委会主任卢先生说,该小区于1999年交房,共有住户493户,商铺55家,均已入住完毕。对于成立业委会的原因,卢先生表示,小区物业管理水平低下,服务态度不好,加上保洁和卫生工作不达标,很多业主们对此不满,因此便有了成立业委会监督或者撤换物业的想法。

  “递交申请后,接下来就是征集热心业主和推选业主代表,以便成立筹备组。”卢先生告诉记者,当时因为这个问题,业主还和物业闹了矛盾,“业主们在小区门口张贴的经居委会盖章的通告,被物业以‘乱张贴’为由全部撕掉,后经居委会和街道办协调才解决了矛盾。”

  卢先生说,筹备组成立后,他们开始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中间也遇到了困难。按照规定,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即“双过半”)方能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但许多业主对成立业委会并不在意,更不愿提供自家的房屋产权证明。筹备组只有3个月时间来争取业主同意,为此,卢先生等人只能趁着业主们晚上在小区楼下纳凉时,拿着小喇叭搞宣传,发动大家的积极性,最终花了4个月争取到了近300户业主的同意,达到了召开业主大会的条件。

  卢先生介绍,业主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业委会委员后,竟有人匿名举报称,委托投票的材料存在造假嫌疑,虽然秀英区住保中心最终核查认定“举报失实”,但中间又耽误了近一个月。

  磕磕绊绊4年多,小区业委会终于“诞生”了

  回想起成立业委会的艰辛过程,小区业委会主任卢先生感慨不已,“前前后后换了几波人牵头组织,加起来花了有4年多时间,现在才算是‘修成正果’了。”

  卢先生向记者介绍,海岛阳光二期小区从2013年便开始筹划成立业委会,但由于业主参与热情不高、申请程序繁琐等问题,多名牵头人均在中途打起了“退堂鼓”。卢先生是在去年6月份开始组织小区重启业委会筹备工作,历时8个多月,中间经历了种种困难,最终在今年3月中旬才登记备案。

  “最终能成立业委会实在是不容易,现在总算是对大家有了交代。”卢先生表示,现在在业委会的监督下,物业的管理服务水平有了提高,这对全体业主来说,是件好事。

  部分小区成立业委会后“诸事不顺”

  问题多多:到期不换届,广告收入未公布……

  业委会成立后不代表万事大吉,业委会的运行也是一门学问。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已经成立业委会的小区也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工作不透明、到期不换届、换届时遗留问题多等。

  位于国贸片区的嘉华城市花园小区,因业委会的工作不透明、小区电梯和外墙广告收入未公布等原因,部分业主对业委会意见不小。据了解,该小区于2002年成立第一届业委会,此后因业主难召集等原因,很少再召开业主大会,5年任期已过也未组织换届选举等工作,加上广告收入未公布等问题,部分业主对此十分不满,更是发起了重选成立业委会的倡议。新的业委会牵头人与前一届业委会之间就该问题产生了矛盾,且愈演愈烈,目前仍未完全解决。

  位于南海大道的亚洲豪苑南区,至今还在因上届业委会遗留下来的问题打官司。“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给小区设施造成了破坏,上届业委会请维修公司来修,但没有经过业主大会同意就签字验收合格。”该小区现任业委会主任告诉记者,虽然上届业委会签字验收了,但当时并未付款,新一届业委会成立后,发现维修过的设施质量差,与合同规定的严重不符,因此拒绝按合同约定金额向维修公司付款,双方因此打起了官司。据了解,由于上届业委会已签字验收,两次庭审均以新一届业委会败诉告终。

  海口市住建局

  业委会为啥“难产”?

  牵头难、组织难,且内部阻力大

  其实,海口市早在2010年底就出台了《关于海口市住宅区业主委员会成立(换届)备案工作的指导意见》,详细说明了业委会成立(换届)的相关流程,鼓励符合条件的住宅小区成立业委会,但这么多年来,真正成立业委会的小区并不多。

  据海口市住建局物业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2600多个住宅小区中,已登记备案成立业委会的有571个,占比约为22%。纵观已经成立业委会的小区,其花费的时间平均都在半年左右,个别小区甚至在一年以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小区的入住率低,另一方面,也与业主的参与热情不高有关系。”该负责人表示,海口市住宅小区中外来人口多,还有不少“候鸟”老人,流动性大,整体入住率达不到过半的要求,不符合申请成立业委会的条件。其次,小区业主沟通较少,导致部分业主对集体事项不关心,参与自治的意识低,对成立业委会的积极性自然也就不高。

  此外,成立业委会需要有人牵头组织,但费时费力的过程让不少热心业主望而却步,导致业委会容易中途“流产”。现今的住宅小区中,千户以上不是少数,在这个以陌生人为主的小区里,推荐、选举业主委员会成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既懂得政策法规,又有管理协调能力,还要有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当业主意见出现分歧时,工作就可能陷入停顿。

  与此同时,物业和开发商带来的内部“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业委会成立的难度。“很多小区之所以要成立业委会,就是因为物业服务水平低,但你要成立业委会,很可能会妨碍物业和开发商的利益,有阻力是可想而知的。”该负责人说,不少物业公司或开发商担心成立业委会会影响自己的利益,总是有意阻止或者延,不愿主动配合申请,这也是业委会“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让业委会顺利运行?

  工作公开透明、制定规章流程

  海口市住建局物业处有关负责人认为,业委会与也只之间矛盾的产生与业委会是否规范运行有关。业委会作为小区重要的管理成员,应该对全体业主负责,所有工作做到公开透明,比如监督物业管理、公示财务情况,以及换届时做好新旧业委会交接等工作,如果任何一方面做得不到位,就容易导致物业、业主、业主委员会之间相互猜忌,矛盾难以调和。

  该负责人表示,想要避免类似问题,在成立业委会时就应该做好预防工作,首先要挑选值得信任的业委会成员,“许多小区人数多,互相之间很陌生,有的人连候选的业委会委员都不认识,稀里糊涂就投了票。”该负责人说,团结、交流是业委会成立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选出令人信服的业委会委员,同时制定一系列的规章流程,才能保证业委会顺利运行。

  声音

  成立业委会,希望得到有关部门和业主的更多支持

  海岛阳光二期小区业委会主任卢先生认为,一个住宅小区要想把物业管理工作搞好,关键要有一个合格的、让业主与物业公司都信得过的业主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好业委会的作用,小区建设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成立业委会,不仅需要主管部门、街道办、居委会的支持和指导,开发商、物业方面的积极配合,也需要广大业主的支持。”卢先生表示,政府积极引导扶持是业主委员会发展的关键,政府主管部门和街道(社区)应该多渠道宣传、培育、引导和增强业主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这是关系到业主委员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卢先生期待,政府部门以及广大业主应该在多方面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建议相关部门降低业委会成立的门槛,简化程序。业主也应该理解业委会成立的困难,携手共同克服。”

  同时,考虑到许多小区成立业委会缺乏经验,卢先生建议,主管部门在指导成立业委会的过程中,可邀请已成立业委会的小区业主代表,向其他小区分享经验,同时也可以增进邻里交流,营造和谐氛围。


下载业委会app快速成立业主委员会
下载业委会app开通业主委员会办公
用户协议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政府基层管理 业主委员会办公 小区物业办公